狗是与人类最亲近的一种动物,养狗已经成为一种都市的时尚,但是狗扰民、伤人、污染环境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强对养狗行为的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的出台既顺应了公众的要求,也兼顾了养犬人的利益。
每天傍晚吃完饭,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永乐西区的宋大妈总要和老伴去附近的一个公园遛狗,这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从今年10月15日起,随着《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的实施,宋大妈的这个习惯将被改变。因为《规定》有一条:养犬人不得携犬到包括公园在内的公共场所,否则要被处以5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公安机关要没收所养之犬,吊销养犬登记证。
虽然宋大妈心里有点失落,但她表示,“政府也是为了加强对狗的管理,我能理解。”在北京,和宋大妈一样喜欢养狗的大有人在。据统计,北京市城区每10户人家就有一户养狗。随便走进哪个居民小区或是街心公园,你很容易看到这样的景象:或抱或牵,狗的主人与他心爱的狗和谐共处;狗自由地在草地上追逐嬉戏。狗给人们带来乐趣的同时,也给人们制造了烦恼:随地便溺、犬吠扰民、狗伤人……
于是有人呼吁,养犬人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不要妨碍不养犬人的自由!
从“严格限制”到“管理”
“取消‘严格限制’四字,而变成‘管理’,这反映了政府在养狗的问题上开始重管理,也反映了政府管理亲民化、人文化的倾向。这种变化是值得肯定的。”强磊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多年来一直关注养狗的问题,多次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狗的管理,发展狗产业,解决部分下岗工人就业。今年9月5日北京市通过的《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让他感到欣慰。
此前的许多场合,强磊直陈目前政府对狗的管理存在的问题:重收费,轻管理。强磊说,在提出立法建议之前,他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做了调查,发现只有十分之一的狗上了“户口”,别的都是“黑户口”,狗的主人反映,不上户口的原因,是因为管理费太贵。“现在养狗的多数还是普通老百姓,5000元的管理费太贵了。《规定》把首付管理费从原来的5000元降到现在的1000元,据我了解,大部分人还是可以接受的。”
宋大妈坦言,她养了5年的狗至今还是“黑户口”。“一次交5000元,相当于我大半年的退休金,我交得起吗?”于是每次“打狗运动”到来前,宋大妈就把狗藏在床底,锁上屋门,躲到女儿家避风头。“现在降到1000元,虽然对我来说还是高了点,但还是可以承受的。我准备10月15日就去登记,免得东躲西藏,养条狗像犯了错似的,别扭!”
1995年5月1日实行的《北京市严格限制养犬规定》规定,北京市重点管理区内每只犬第一年登记费为5000元,以后年度注册费为2000元。8年来,“高收费限养”的立法本意并未得到实现,相反,因为收费过高,很多人规避管理,导致“黑户犬”大量出现。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北京市共有依法注册犬13.92万只,但据抽样调查,全市隐匿犬和注册犬的比例大约是9∶1。
一些专家认为,这种现象,用法理学的概念来说,叫“法律失效”,即法律或者制度与既定的价值目标背离。这种法律形同虚设的关键是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
“你花5000元登记,别人分文未出照养不误,且被查处的可能性又小,那么谁还守法呢。违法成本低,也就意味着执法成本需要提高,公安机关警力本来就不足,人都管不过来,还要管理那么多的狗,这要浪费多少资源呀?”强磊为此建议将管理权下放给社区,由社区成立环保部门,负责狗的登记和管理。
与国内许多大城市相比,成都养犬的门槛显然低得多。为小狗办一个“户口”只需要为狗注射狂犬疫苗后向公安部门交纳300元的登记注册费,就可领到准养证。据了解,低门槛使成都养狗的家庭逐年增多的同时,“黑户犬”的比例减少,有利于犬只的有效管理。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出台了养犬的管理规定,很多地方准备修改规定,立法思想从最初的“高收费限养”转变为“低收费,严管理”。
养狗人:享受权利更要履行义务
强磊委员的家里也养了一只“京巴”狗,每天早晚,他习惯带小狗到小区溜达。每次,他总要带着纸张,一旦小狗拉粪便,他就把粪便包着扔到垃圾箱里。“我们在享受养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这是一个文明社会里对公民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