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与猫鬼:到底哪种更接近古代人们对“喵星人”的实际认知呢?

电影《妖猫传》中,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是一只黑猫,它妖异恐怖、血腥残忍,上害天子、下惑妇人,既能背后偷袭、暗下蛊毒,又能当面扑击、伤人双目。

残忍诡异的黑猫,几乎完全颠覆了现代社会“喵星人”乖萌可爱的人设。这两种形象,到底哪种更接近古代人们对“喵星人”的实际认知呢?

其实古代人们对猫的看法和理解是多样的。一方面,猫乖巧漂亮,为世人喜爱,故常以“狸奴”的昵称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画之中;另一方面,猫尖牙利爪,又是夜行动物,目有幽光、行踪神秘,故也常以灵异精怪的形象见诸文人笔记乃至正史之中。

“能成精怪”:猫的精灵幻化

就像海盗船长的肩膀上总立着一只鹦鹉,女巫的家里也总养着一只黑猫。在欧洲中世纪的文化传统中,猫一直与女巫、神秘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学家达恩顿在《屠猫记:法国文化史勾陈》中指出,猫本身就暗示巫术、女巫以及魔鬼的手下。

人们通常认为女巫和魔鬼都可以化身为猫,参加神秘的众巫夜会,扰乱世间秩序。夜间遇猫,便似中国古代的夜遇野狐,需要十二万分的警惕。于是,在当时语境中,伤害猫的行为便以除魔的名义堂而皇之的进行了。

中国古人对猫是又爱又怕。爱猫的记载不少,如《明史》中记述,嘉靖皇帝蓄养的猫死了,竟然“命儒臣撰词以醮”,擅长“诡词媚上”的“青词”快手袁炜一句“化狮作龙”大大地拍了喵星人的马屁,皇帝龙颜大悦。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讲述了自己的授业恩师邹泰和学士爱猫事迹:邹学士宴客时要让猫咪与自己孙儿同时侧坐,每给孙儿夹一片肉,必给猫咪夹一片,还要说一句“我一碗水端平,你们俩别争”(必均,毋相夺也)。

爱猫者固有,厌猫者也不在少数。有人认为猫外表虽然乖萌,实则阴柔狡猾。《旧唐书》中记载高宗朝的奸相李义府,看上去是温和谦恭的彬彬君子,其实狡猾阴险、手段狠辣、两面三刀,便得了“李猫”的外号。

明代的百科类图书《夜航船》还郑重地将“李猫”一词收在四灵部的“走兽”类里。

出于对猫阴柔、神秘特性的忌惮,古人往往对猫有着一种灵异的想象。清代黄汉编有《猫苑》一书,辑录了多种涉及猫的故事、奇谈等。书中说:“家猫失养,则成野猫。野猫不死,久而能成精怪。”黄汉援引丁雨生、黄缓斋等人的说法,具体描述了“野猫成精怪”的种种情形,颇为阴森恐怖:“失主之猫”,可以“吸月饮露”,从而“久渐成精”;猫还能“拜月成妖”,故民间有“猫喜月”之称,所以有人一见到猫拜月亮,便立刻杀之,恐其成妖;猫还可以化作人形,魅惑男女,吸其精气,使人形销骨立、疲怠不支。

能成精怪的不仅仅是野猫,《猫苑》中收录的《坚瓠集》中的说法是金华猫被养到三年后,往往便会在中宵时分蹲坐在屋顶上张口对月,吸取月之精华。颇似西方传说中狼人月夜变身和吸血鬼从月光中获得能量的桥段。久之猫便成精怪,可任意变成俊男美女,像《聊斋》中的狐狸精一样,魅惑异性。

古代笔记中这类故事层出不穷。狐狸精变化人形后经常会露出尾巴,猫精也有破绽,在几处笔记故事中,猫精所变的俊男美女,都是绿眼。

在古人的认知中,猫魅惑人不单靠化作有形的异性形象,有时还能惑人于无形。清人王初桐的编著过一本与《猫苑》类似的书《猫乘》,其中讲到过“猫魈”。临安周五的女儿忽然之间就被无形的猫魈所迷,白天昏昏欲睡,晚上则倍儿有精神:换上新衣服、梳妆打扮,一个人喃喃自语,像极了猫的习性。后来遇到高人才得以解救。

恩怨分明:猫的快意恩仇

古代世界对猫的灵异想象也不完全是贬义的。猫在精灵诡怪、幻化无方之际,有时候还有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一面。这也映射了古人对善恶有报的世界法则的美好期冀和劝谕世人的良苦用心。《猫乘》中辑录了不少关于猫报恩和报仇的灵异事迹。

所谓报恩,一般体现猫能顾念主人、不忘旧恩。 有人因负官租逃走,家中所养的猫被抄走卖掉。后来他乡重逢,其猫衔金来报旧主。还有一富户养了一只颜值极高、堪称猫中小鲜肉的猫,为各方觊觎。

富户为保其猫,抵御了巧取豪夺,甚至抛家舍业、流浪他乡。尽管如此,仍有人欲用毒酒害他,以谋其猫。这只极通灵性的猫三次将他的酒杯弄倒,暗示他酒中有毒。后来,富户乘船落水,猫号呼求救不及,也与之同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andaemm@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