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卫生健康问题正受到人们的审视。
“中国希望在2025年消灭狂犬病,取缔狗肉买卖,也有助于早日完成消灭狂犬病的国家目标。” 美国休斯敦大学市区分校(University of Houston-Dowtown)东亚政治学副教授、动物法律与政策研究专家李坚强(Peter J. Li)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截至4月17日,国内已有两个城市——深圳、珠海先后明确禁止食用猫狗肉,并将其定位为“伴侣动物”。网上也掀起一场关于“建议狗是伴侣动物拟禁食,你怎么看”的大讨论。
今年2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全面禁止非法交易、革除滥食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简称《决定》),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以及其他陆生,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
4月份,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称,根据上述《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规定,组织制订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这份对动物养殖业有指导作用的“白名单”明确将狗去除。
对此,农业农村部专门回应,“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公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及偏爱,狗已从传统家畜‘特化’为伴侣动物,国际上普遍不作为畜禽,我国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4月16日,澎湃新闻对话动物法律与政策研究专家李坚强。休斯敦大学市区分校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官网显示,李坚强出生于中国,2002年以来任教于休斯顿大学市区分校,他的研究涵盖中国的环境治理和动物福利政策,并撰写了大量有关现代政治及其对动物保护政策制定影响的文章。
在采访中,李坚强谈及了保护问题、狗肉隐藏的公共卫生隐患等问题。
非法交易禁令
澎湃新闻: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全面禁止非法交易、革除滥食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您怎么看待这一政策的实质性影响?
李坚强:我支持(这一政策)。国家取缔非法买卖和食用,完全正确。养殖,也不利于野外种群的保护,助长了盗猎的行为和部分地区局部生态不平衡。
澎湃新闻:国内不少地区传统市场中混杂的买卖、以及法规和禁令中的灰色地带,给禁食野味的工作带来难题。您认为应该怎么在立法和执法层面进一步解决?
李坚强:《保护法》重修,我认为要拿掉把定位为“自然资源”的落伍条款;要拿掉与保护野外种群无关的任何商业驯养繁殖的条款;取消允许动物入药等相关条款。
澎湃新闻:据您的研究,中国买卖市场规模有多大,涉及到的就业人口有多少?交易禁令之下,国内一些动物养殖村几乎断了经济命脉。应该怎么协助这部分人员转换就业?
李坚强:中国的产业,孤立来看,不小。根据(东北林业大学)马建章教授主持编写的《中国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调查估算,2016年中国养殖产业的专兼职从业者近1409万左右,创造产值5206多亿元。
这不是个小数目,但5200亿元,在2016年中国的GDP中占比不大;1400万人,仅占中国9亿劳动力的1.56%。中国在2006-2013年关停了大量的污染企业,几千亿的损失、千万工人转产,政府做得很好。用同样的决心,也能把产业淘汰。当然,对于合法养殖户,国家有义务帮他们转产。
禁吃狗肉的争议
澎湃新闻:中国农业农村部4月8日公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这份对动物养殖业有指导作用的“白名单”明确将狗去除。在您看来,这个政策的是否会对中国禁食狗肉和相关产业链产生直接影响?
李坚强:犬只从来都不在畜禽名单里。农业部把犬只定位为“伴侣动物”,是文明进步的一大步,这比定位为“宠物”更与时俱进。伴侣动物强调的是陪伴,是给主人提供心理安慰的家庭成员。不光是国际上普遍把犬只当作伴侣动物,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区也将狗定位为伴侣动物。
将犬只定位为伴侣动物后,我认为下一步就应该取缔狗猫肉买卖和相关的产业链。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理由如下:
狗肉产业给公共卫生带来重大隐患。狗肉买卖中的犬只,相当一部分是各地收集和囤积后长途运输到消费地区的。在囤积和运输的几周时间里,病犬和受伤的犬只极其容易交叉感染。我调查过的狗肉业者,基本上没有打狂犬疫苗。
其次,狗肉产业严重涉嫌违法和侵害他人的财产权。中国没有肉狗养殖场,相当大一部分宰杀的犬只和猫都是偷、抢和毒杀等非法手段获得。
澎湃新闻:3月31日,深圳市成为内地首个立法禁食猫狗的城市,引发热议。您认为公众近年来对于食用狗肉以及动物保护的态度出现了什么变化吗?
李坚强:内地公众在犬只问题上争论不休:一边是反对狗肉买卖的多数人,另一边是以狗肉业者及其支持者为主的少数人。
严格讲,中国存在的是狗肉买卖,不存在“要吃狗肉的人”。为什么这样说?第一,经过多年研究和跟踪,我从来没有看到和读到普通老百姓抗议没有狗肉吃或者要求国家养殖肉狗供他们消费。但是,从业者代表要求保护他们的狗肉买卖产业,并称其为“传统食物”。第二,中国内地大多数国人没吃过狗肉。2016年我主持过一个覆盖全中国内地的狗肉消费调查,发现70%的国人没吃过狗肉。吃过的30%绝大多数是只吃过一次或少数几次而已。第三,我们在东北地区做过家庭冰箱内含食物的调查,没有发现居民家里的冰箱内有狗肉。总之,狗肉业者的宣称,站不住脚。国人不需要狗肉,需要狗肉的是业者、是既得利益者。
澎湃新闻:截至目前,深圳、珠海是国内两个明确禁食猫狗肉的城市,为什么是这两个城市率先响应,有什么文化、经济或者地缘因素?
李坚强:深圳和珠海是内地改革的试点城市,在过去四十年,两地在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经常将成功的经验引进到内地其他城市。当然,两地在经济上都较领先于内地很多城市,又靠近港澳,容易接受港澳地区的做法。
澎湃新闻:有声音认为,有些地方吃狗肉是传统的饮食文化,一刀切禁止是“被西方文化劫持”,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您曾提到,吃狗肉不仅仅是动物福利问题,也是公共卫生问题。如何理解?
李坚强:内地反对吃狗肉,主要是民众自己的立场和主张。狗肉买卖,并不是中国主流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在广西玉林做过调查,“狗肉节”是近十年才出现的。玉林乡下年长者在年轻时没有听说过“狗肉节”。2015年,我在吉林延吉主持过一次朝鲜族与汉族吃狗肉的比较研究,发现朝鲜族在消费狗肉上,与汉族的区别不大,都是少数人偶尔的行为。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狂犬病高发国家。而广西、贵州和湖南等狗肉买卖较多的省份,也是狂犬病多发地区。中国希望在2025年消灭狂犬病,因此取缔狗肉买卖,有助于早日完成消灭狂犬病的国家目标。
李坚强去过的狗猫买卖市场,不少狗猫都带着脖圈,他们可能是主人的伴侣动物。受访者供图
广西玉林狗肉节的冲突
澎湃新闻:近几年,广西玉林“荔枝狗肉节”成了那些希望停止食用狗肉和希望继续食用狗肉的人之间的“战场”。您也一直比较关注,您最近一次去广西玉林是在什么时候?您看到了什么,跟前几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李坚强:我在几年前曾到过玉林,去年和前不久也通过当地的人士了解了玉林的情况。玉林狗肉业者反问“吃狗和吃牛肉有什么区别?”他们认为国内和外国对玉林狗肉买卖的批评,是偏见。
从我个人角度讲,吃狗肉和吃牛羊猪肉,道义上是一样的。狗的地位和猪牛羊在道德上,是完全平等的。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有这么几点:1、西方人吃的牛肉,不是偷的、不是毒杀的,是养牛户卖给牛肉贩子的,没有涉嫌犯法。2、国人吃的猪牛羊肉,是有检疫和养殖记录可以追溯的。狗肉来源不明,是不争的事实。3、狗猫作为伴侣动物,和人的关系更为亲近,吃狗肉更容易引发人们的反对,就如我们更关心自己的家人胜过关心他人和陌生人。道理是一样的。
澎湃新闻:广西玉林狗肉节得到动物保护人士关注后,每年有很多人特意奔赴玉林在狗肉节期间救狗,直接向狗贩买走狗,这是否会促使当地的交易更加活跃?也有人出于爱心买走大量狗只,但没有能力饲养,而导致它们病死饿死。您认为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李坚强:高调买狗,只会助长狗肉买卖。从任何地方救狗,都必须保证救下的狗的医疗和养护。高调买狗,无力养护、不给医疗和照顾必须停止。
澎湃新闻:玉林曾解释:所谓“荔枝狗肉节”系本地民俗,并非官方主导的地方节庆。当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包括禁止在公开场合宰杀狗,以及在广告中使用“狗肉”二字。您认为近几年来玉林当地对于这一民俗的态度是否有转变?
李坚强:玉林没有“狗肉节”这个民俗,这个“民俗”是狗肉业者的说法。如果玉林市政府能够取缔狗肉买卖,当地一定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友好的关注。玉林市政府还可以更主动帮助狗肉业者转产。